作者:柳华芳
政府2.0这个词在行业里比较少被讨论,web2.0已经高度繁荣的中国互联网,已经完全具备了支撑政府2.0的民意基础、习惯基础、互动体验基 础、技术基础,政府2.0应该走出虚化概念阶段,应该成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基础构架,互联网行业和媒体应该大力推动政府2.0理念,让政府2.0理念成为 一项重要的民意需求。
蒂姆·奥莱利(Tim O′Reilly)充分认识到了这个趋势并将这种新的强调开放互动、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形态命名为Web2.0,并进而提出政府 2.0(Government 2.0) 这一概念,称其将成为电子政府下一步的发展趋势。威廉D.埃格斯在2004年在《政府2.0:通过信息技术来改善教育、削减开支、缓解交通拥堵、增强民 主》一书中,提出了“我的政府”的概念,即以市民为中心的政府,政府可以根据公众不同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将需求者和服务提供者匹配起来。
中国的80后、90后、00后基本上全是网民,城市里的70、60阶段人群也大批是资深网民,这样的社会人群特征让政府2.0变得非常的紧迫,基于互联网web2.0技术和流行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现代的政府2.0可以快速建立以市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在线体系。
最近几年频发的高危公众事件,很多是由于政府信息披露不及时、披露信息的到达率低、覆盖率低等原因造成的,中国网民平时不上政府类网站,除非有一些 意外事件或高级官员变动,这让政府网站大多数成了摆设。政府需要重视自身的互联网素养,不然服务型政府的效率根本不可能得到保障,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也无法 提高。
我们的政府公关往往追求一种亲民的效果,但是政府2.0这样以市民为中心的服务型信息化政府构架本身就是最大的亲民,2.0技术和理念能够帮助政府 高效地接收广大民众的意见、不满、建议,并可以进行数据智能分类、样本问题自动回答等等,这样可以减少政府不必要的人员开支,同时更准确地掌握了民众的心 声。
市政建设、市容、教育、体育、环保、税收等等各类民众关心的问题或工程项目,有大有小,网络投票、网络调查、网络视频、在线讨论等等都可以广泛地让 民众参与自己的城市建设和生活。政府网站也是互动设计的,不能只成为一个新闻站点,更何况中国县级以下站点大多数沦为几乎不更新的半死网站。
政府2.0理念是以市民为中心,以民意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很棒,但是需要民众可见、可参与的形式,政府2.0能满足这一点。政府2.0会让 政府的信息化更透明、更科学、更互动,让政府工作和政府服务得到更多的民意认同和支持,各项行政的电子化、互联网化、透明化是世界趋势,中国政府已经看破 了GDP,那就让政府2.0开动吧。
美国政府邀请谷歌施密特做CTO,有自己的科学顾问委员会,对于中国政府而言,****总理完全可以邀请中国三大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李彦宏、马化腾、 马云做为政府的科技顾问,李彦宏能用可视化数据告诉总理网民整体在想什么,马化腾可以用数据告诉总理网民们在讨论什么,马云可以告诉总理如何让政府信息化 和电子化的效率像支付宝一样高效。
这三位互联网企业家都是草根出身、靠自己团队奋斗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同时,他们还是掌握中国老百姓所思、所欲、所想的大数据拥有者,****的中央巡 视组不如百度的搜索数据库,中国有数亿网民,网络民意就是民意,而且是有知识文化的几代人的民意。淘宝、支付宝的便利谁都知道,而我们12306的体验却 停留在上个世纪,先进生产力需要市场来检验出来。
政府2.0也需要互联网巨头公司的技术和人才,美国白屋网站的技术团队主要成员也是来自于几个著名的互联网公司,如果****总理不想政府的信息化、电子化一直这样糟糕下去,那么,草民真心建议总理先生把互联网公司的科技领域们请来为座上宾吧。
1、开源技术
#政府2.0# 政府信息化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应该尽可能地省钱,而我国政府各类网站和信息化往往成为联合项目腐败的高发地,一个简单的网站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甚至百 万,呼吁政府机关站点应该多采用帝国cms、discuz、phpwind、drupal 、wordpress、joomla等开源程序,更安全,更省钱。
看360安全卫士旗下的网站安全web scan 项目站点,政府类网站往往是安全很差的站点,目前,discuz 、drupal、wordpress、phpwind、joomla都实现了后台补丁一键更新,维护成本极低,中国各级政府也学学美国白屋吧,人家就是用 drupal做的,连用什么插件都开放出来下载了。
2、saas 和云计算
工商、税务、交通之类的很多账户型体系,在技术上本质是saas构架,用saas和云计算结合起来,能够让系统更高效率、更集约化,不会出现动不动网站崩溃的状况,同时,每个市民或企业访问和使用自己相关服务或项目时也可以拥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火车票订购站点12306就是典型的案例,虽然复杂度较高,但是如果充分发挥政府2.0的开放理念,事先广泛征求淘宝、腾讯、百度等技术顶尖互联网公司的专家组意见,并合理利用云计算技术,完全不会出现这些让人郁闷和崩溃的糟糕网站访问和使用体验。
3、ajax技术和交互技术
本来ajax早已经成为互联网设计基础技术了,但是看到工商、税务、交通等站点的交互设计,真的让人很崩溃,政府网站花那么那么多钱,呈现出来的确是十年前的互联网站点体验,这让民众们不吐槽抱怨才怪呢?
政府网站也要安装网站统计代码,也要利用ajax等实现优秀的用户体验,也要有合理的交互界面,网站是来用的,不是用来糟蹋钱的。政府网站也要有专业性,可以不单独设立技术部门,但是应该至少通过透明公开的方式让承包技术方来把网站的体验做好,至少用着不难受。
文/柳华芳
微信5.0即将到来,看到行业里媒体又开始鼓吹多么伟大的纵横平台、多么强大的一些列功能,这反倒让我感到了微信的危机,不是繁荣的危机,是过度繁 荣的危机,我隐约感觉到微信的供需平衡系统就要出问题了。虽然微信压制了公共账号的媒体化营销走向,但其他功能的迅速增加,让我感到微信有掉进Q+式的生 态陷阱里。
第一问:应用软件为什么非要做操作系统的梦?
Q+的失败,我不认为是产品设计的失败,准确地说应该是生态战略的失败,腾讯幻想用自己的应用软件覆盖率来让自己的产品系列操作系统化。一个应用软 件即使用app store模式支撑,但依旧是应用软件的生态系统,腾讯的野心是:要让自己应用软件为中心的生态系统去覆盖掉或取代掉原来操作系统级别生态系统该做的很多 事情。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伟大的事情,我的理解是:操作系统级别的生态是空气、水、大气、山脉等等,而应用软件级别的生态系统更多是一个城邦、一个国家、一个族群,一个国家再强大也不可能统治整个地球的万物。
第二问:微信是一级入口,还是二级入口?
Q+的目的是要占领桌面这个入口,但是pc端的用户习惯决定了,大多数工作只需在web上就可以完成,所以,左下角的战争本身就是一场三级战争,虽然看起来像是二级战争。浏览器是pc用户消费时间最多的场所,因此,pc互联网的战争都是浏览器下的战役。
微信已经是移动端的巨头,也具备了用户消费很多时间的成熟条件,微信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平台级产品,不过,我的个人分析认为:智能手机的浏览或应用使 用是不断地被打断的,也就是说碎片化时间的占有,而pc端多数是连续的工作、娱乐使用习惯,这个差异决定了”pc端用户不需要频繁地切换到桌面,除非一些 喜欢把文档放在桌面的人群,而手机端所有用户都要不断地开锁、点应用、滑动选择“,移动桌面占有的重要性比pc端高很多,从这个意义上,微信只是占据了移 动桌面的一个频繁被点击的格子,难道微信要在自己格子里杀死别的格子么?
第三问:微信的品牌定位到底是什么?
QQ的功能可谓千变万化、无奇不有,可惜,真正常用的没几个,不断增加的五花八门的功能和组件,适合要满足全地球人的每一样需求,与此同时,QQ群 这样的基础功能正在被广泛地屏蔽掉,而丧失其初心,QQ客户端堆积功能也并没有让自己的兄弟产品比其他公司的优秀,拍拍被客户端整天推,还是烂泥扶不上 墙。
Q+的平台化和个性化表面上能够解决QQ客户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但是客户端的使用习惯已经固化,用户对它的定位也早已成型,个性化也没有带来体验的提升或用户交互的愉悦。网民真的那么如饥似渴地、每天不停地使用每一种不同的功能么?
类似的问题也抛给微信,当微信功能越来越多时候,用户真的那么擅于去选择么?微信内部组件的选择、微信与其他桌面格子的选择,都把用户推向了选择障碍,用户可能就近选择路径最短的,而选择的本身意味着放弃,要放弃在微信内的交互动作的次数。
胡言乱语两句
拒绝媒体化的微信在各类内嵌工具或应用组件的驱动下,是否会自然导向媒体化,通信流也许会多样化为媒体化,我个人认为工具即媒体,商业化力量利用工具和利用公众号没有本质的区别,微信的信息流和微博的信息流区别在于其消息的强关系性。
我的疑问在于:微信如何让通信流不被应用信息流等淹没掉,通信流的必读、不可忽视的属性是否会被通用的社交流、多媒体流、应用消息流共同压制和弱 化?微信内支付是一件遥遥无期的事情,再多商品难道不是需要跳回到淘宝或京东完成么,也许百度微购模式是一个解决方案。虽然雌雄同体会解决人类性爱的路径 最短、时间最短,但是人类从此失去了男人,也失去了女人。
文|柳华芳
相比过去的同质化产品增量竞争,百度微购的创新性在于:不需要离开搜索页面即可完成购物、无须注册的超简洁购物体验、与主流电商网站的无缝后端互通。事实上,我认为百度微购具备了颠覆性创新的特质——在搜索结果页内嵌式的“一页式购物”模式,在全球尚属首创。
百度微购是一款“奇葩式”产品,出现在行业对百度电商战略信心不足的时候,让人眼前一亮,也让百度的电商战略有可能脱胎换骨、脱颖而出。首先,微购 的出现补齐了百度电商平台化的短板;其次,从产品角度看,微购是一个适合百度搜索气质的电商平台级产品,实现了以小博大的效果,也符合百度自身的互联网基 因。百度的电商平台走的是简便、轻、快的路线,而阿里、腾讯、京东的电商平台则走的是更深、更重、系统更复杂的路线。
从笔者探听到的消息,由于百度微购是基于关键词精准匹配而展示在搜索结果里,购物转化率非常高,有些类目转化率甚至远高于百度竞价,这对于众多因营销成本高而苦恼的电商网站们而言,无疑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在过去几年里,百度的电商尝试没有给予阿里巴巴实质性的冲击力和挑战,是因为它用阿里擅长的方式挑战阿里,必然无功而返。而百度微购完全换了一个思 路,采用了“以我为主”的产品思路和平台思维,结合百度搜索的入口特点,可能是最适合百度的电商平台产品——只做购物流量、海量订单的分发,而后面的支 付、交货、售后服务等由电商完成。
由于百度是最大的上网入口,百度微购根据关键词精准匹配商品,并在搜索结果页面实现“一页式购物”,这对于集成在百度微购里的电商站点们而言,省去 了太多复杂且昂贵的营销成本和购物转化。百度微购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产生了微妙的作用,独立B2C又看到了新的曙光和希望,以百度微购为平台的电商微生态 圈将逐步形成,并会逐步放大。
如果百度微购的规模效应出现,将意味着网民可以不通过阿里的交易平台而实现购物,也意味着更多的独立B2C站点被百度悄悄扶持,还意味着淘宝、天猫大卖家出淘的几率大大增加,百度在电商方面的创新,让阿里也许真的睡不好觉了。
百度微购创造了“一页式购物”的产品形态,由于带“微”字,很容易让人关联到新浪微博。实际上,百度搜索结果页面也是一种特别的信息流,这与新浪微博的信息流有一些相似之处。而为什么这样的创新产品模式没有诞生在新浪微博,而诞生在百度,大家可以茶余饭后多侃侃大山。
百度微购在产品层面巧妙地利用了信息流,而又不破坏搜索结果信息流的展示体验,具有内嵌式的特点。而内嵌式让我联想到了移动互联网,包括疯炒的微信 购物之类的东东。如果读者有心,可以拿起手机,在百度搜索框输入“巧克力”,看看是什么结果?在百度百科词条之后,就是一个非常简洁的百度微购框。看到这 里,你是否发现百度微购也非常具有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体验和气质?
“一页式购物”也应该让众多互联网产品经理们重新审视一下产品价值观,我们做产品的时候并非功能越多越强大越好,功能强大不等于用户需求这么多功 能,功能多一定程度上也给用户造成了更多的选择障碍。百度微购的极轻、极简、极便,算得上是一种颠覆性创新,也是百度最近几年少见的牛x产品,现在不能武 断地说微购多么多么成功,不过看到了成功的气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