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柳华芳的blog

佛曰:柳华芳是个好和尚

归档 - 02月, 2014

“小红马”事件再升级:第三只眼看傲游和优酷间的视频版3Q大战

文:柳华芳

经历了这么多天的雾霾,总算透透气,抬起头来看蓝天,醒醒脑子看业界,春节回来后的两周多时间发生了不少大事,有facebook收购whatsapp和腾讯投资大众点评两件资本大事件,也有争议声大的两件大事:一个阿里余额宝被央视戴大帽子猛批,一个是低调的傲游浏览器因跳过视频片头广告和优酷杠上了。

余额宝是被银行业既得利益者给整了,有些人害怕互联网金融颠覆传统银行业,于是来个敲山震虎,给马云一个下马威,毕竟是马年。而傲游与优酷之间的视频广告屏蔽战争则是一场互联网行业内部的战争,引发了行业大讨论,各路媒体、评论、大仙儿都开始站队了,硝烟弥漫、杀声震天。傲游的boss陈明杰做了十年技术男和温柔善良好姐夫,在傲游推出一个叫“马上看”的视频快进功能之后,与资本家古永锵进行了一场进行中的、知道会发生的、结果难预料的视频版3Q大战。

QQ图片20140228124538

(上图为傲游官网截图,优酷率先中枪,杨阿姨和马赛克陪同出境)

今天上午,微博上有网友爆料有傲游粉丝在优酷办公楼抗议,有一种时空感和cos感,照片中两人骑马踩踏含“60秒烂广告”字样的宣传页,他们为什么要骑马不得而知,也许是找不到草泥马,就找来了骑马场的大马了,驱动之家报道说这可能是用户对于傲游发起的“保卫小红马”活动做出的响应。如果带上优酷的slogan,还有一种搞笑的味道,“世界都在看”…..网友自动补齐。

s_6a83556c244c437f842d5909ab59f152

事件经过快速扫描

在2月20日,傲游老板陈杰明(外号陈姐夫)在微博宣告了傲游浏览器·马上看的出炉,并表示自己对烂视频广告早就看不下去了,拯救常年被烂视频广告折磨的广大用户。

QQ图片20140228014234

做了十年浏览器的陈姐夫自然很了解浏览器领域的广告屏蔽领域的各种纠纷和声音,而且他在不用问姐的情况下,也一定很清楚国外广告屏蔽插件adblock使用量已经非常大了,更知道傲游浏览器·马上看的视频快进会带来视频网站们的强烈反弹和对抗。
QQ图片20140228013129

21号上午11点,傲游官方微博兴高采烈的抽奖宣传自己的马上看功能,同一天下午16点41分傲游就收到优酷土豆集团的言辞激烈的恐吓式抗议(通常这类事情法务部发邮件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下子事大了,陈姐夫怒了,他决定不妥协,干到底了。
QQ图片20140228014312

从这里开始,好戏开始,优酷开始防守了,并且屏蔽了傲游浏览器,搜狐、爱奇艺等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优酷不止屏蔽了马上看版本,也屏蔽2、3版,甚至连优酷自己的付费用户都无法使用傲游浏览器观看。3Q大战的发起者360公司旗下的浏览器也很快推出类似视频快进类的广告屏蔽功能,不过这次360很快妥协了,战局变成傲游浏览器单挑优酷等,这无疑是3Q大战在视频网站领域的再现,这次的主角换成了傲游和优酷。

傲游打用户牌是抓住了蛋蛋,优酷用大棒思维是臭棋

片头广告作为优酷等视频网站的最核心收入模式,一旦浏览器用户形成屏蔽片头等待广告的习惯,如果这种习惯被大规模用户采纳,那么,优酷的收入会出现塌陷,这是优酷的生死线啊。故优酷对傲游的广告快进插件反映剧烈在预料之中,媒体报道也很清晰地集中两点:1、快进功能还用户选择权问题;2、未来视频网站广告盈利模式问题。

用户有没有选择浏览器插件的权利?当然有,我很多时候也是开启广告屏蔽插件,虽然我知道这是网站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弹窗、满屏浮动、超长片头广告让我十分是受不了,我本来是要上网看信息的,你却让我从广告丛林里找信息,这是反人类的、不科学的广告投放方式。过去由于中国网民对电脑知识的了解程度低,广告屏蔽只有少数人会用,而现在网民不再是什么都不懂的层次了,他们很容易找到广告屏蔽的插件和使用方法,即便是傲游等浏览器厂商不出品,也有很多第三方广告屏蔽插件可供选择。

1

(我在电梯里拍到的傲游广告-.-)

傲游打的就是用户体验牌,抓住了用户需求痛点,用户如果浏览体验痛苦,是很容易开启视频广告快进类的插件的。而优酷等1分钟超长片头广告投放系统很明显不够智能,很多UGC视频本身也就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比如足球比赛的进球集锦等,但是每看一个短视频就要看一个长广告,这决定是要逼死人的节奏。傲游打用户牌的底气来自于此。

至于优酷等视频网站盈利模式问题,我之前曾博客撰文给优酷提出过建议,当然人微言轻也没人听,加上洪露露回家生孩子了,优酷高管们就不可能在意到我的声音了。我接近一年前就撰文探讨过优酷广告模式创新和视频产品创新的问题,优酷只看片头广告和网页右侧广告是太粗放的广告投放模式,破坏自己产品体验,也行不成好的生态效应。事实上,youtube、hulu在片头广告和广告创新方面都很用心,片头广告顶了天也就30秒,youtube采用了视频字幕区域的可关闭图文广告来实现长尾内容广告的精准投放,而hupu也在切片广告方面控制的几乎没有什么侵入性。

这几天媒体报道优酷重视自媒体个人频道ugc,在我看来就是针对傲游事件的一个冷回应,作为上市公司,优酷恐怕不太敢和傲游过于直面的公关大战,而傲游陈姐夫这么一次桀骜不驯,让优酷有一些想要分散注意力的感觉,因为个人频道这些功能早就有了。优酷必须面对广告模式创新问题和用户体验阈值的问题,要不然在傲游等浏览器厂商教育网民屏蔽广告的条件下,加上百度、腾讯、搜狐等传统巨头都巨资拼杀和乐视的异军突起,优酷已经不太可能像早期那样稳固地保持内容优势和流量优势了,最好的方式就是自我创新和变革,而不是等着竞争对手的刺刀。

解决方案:美国人如何面对广告屏蔽类插件?

先把傲游和优酷的战争放在一边,美国的广告巨头google也遇到类似的烦恼,adblock作为在火狐和chrome上很流行的广告屏蔽插件一直很火,而且历史悠久,尽管很多内容网站很讨厌adblock plus ,google play 封杀过这个插件好几次,但是最终双方还是和解了,adblock plus 不再将google广告放在默认的黑名单里。但是,用户自己设计屏蔽的元素和域名的话,就不能干预了,google这样开放的公司又不会让chrome把这个插件放进黑名单,当然,要是在中国,把google换成百度,这个插件估计死好几遍了。

cefb845028f9576acda53c0c01759994.jpg

(拍于公寓的电梯上的分众显示屏)

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2011年后,adb主要屏蔽侵入性广告,比如那些弹窗广告、漂浮的flash广告等,傲游浏览器事实上在六七年前是中国最牛逼的IE内核浏览器,他的最受欢迎功能就是屏蔽让网民崩溃的弹窗广告。

即便是现在傲游新的云浏览器也并非任何广告都给屏蔽掉,同样也是屏蔽对网民骚扰强的侵入性广告,而优酷超长片头广告不幸被认定为一种视频侵入性强的广告形态。虽然优酷可以站在行业盈利方式的角度来指责傲游浏览器,但是,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了,古永锵有钱,也得团队不断创新和自我变革,冲破用户体验来换取营收的方式是创新不足的表现。

我个人认为,傲游和优酷的这场对决需要一个双向对等沟通,双方都站在用户的角度来审视和提出改进优酷广告模式的建议,双方都站在行业角度来看如何引导内容生产和营收走向非侵入式的生存模式,而傲游则可以更柔和地选择视频快进组件向用户推送的方式,让用户自己去主动发现和启动与否。

现在已经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了,我不敢想象在碎片化阅读主流化的移动互联网上广告横飞或超级长的情景,优酷在用户增值服务方面的努力也值得肯定,但是,无论是产品经理,还是背后的大老板们,都不应该用陈旧的广告理念和用户理念来思考了。大家都应该记住一个事实:中国互联网有无数的小白用户,但是他们并不是白痴,当他们容忍你糟糕体验的产品时候,不代表你的产品多么牛逼,只是代表暂时还没出现一夜之间颠覆你的那个产品。

文末小注:没有对错,只有解释–尼采。

geming

星期五, 02月 28th, 2014 互联网事件 没有评论

fb190亿美金收购whatsapp的背后:移动IM为什么这么值钱?

文:柳华芳   西瓜世界创始人

大早上被一个噩梦吵醒,我梦见了大学时期的girl嫁人了,梦里自己砍了一批人,被自己吓醒了,打开手机看到facebook 190亿美金收购移动IM whatsapp的大新闻,这个让人惊讶的数字已经在微博上引发大量惊叹号,这个移动im为什么如此值钱呢?让常年研究社交网络的我来带你一起解读一下 吧。

facebook 战略失误,错过了移动IM的爆炸式成长期

马扎同学在判断移动互联网形态方面有战略失误,当时fb过多精力放在移动web上,在用pc互联网的思考方式对待移动互联网,messager在 fb体系里一直是一个不温不火的组件,也没有被太重视。而让扎克伯格后悔莫及的是他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手机本身就是通讯工具,而且是随时随地的通讯 工具,一旦整合手机通讯录,那就是天然的移动社交网络。facebook这种pc时代崛起的老牌社交网络还在依托于mail contact list 进行关系链建设,whatsapp 、kiki、line、wechat等移动IM却深度整合手机通讯录来构建关系链,后者的关系链亲密度显然高于pc上的社交网络。

whatsapp-messenger-ios.jpg

由于马扎的战略失误,fb没有在ios和andoid智能手机爆发后的关键两年抓住移动的入口,用中国互联网界的话说是没有快速抢到移动互联网的门 票,马扎低估了native app的力量和移动互联网爆炸增长,生于2004年的facebook直到2012年用户规模达到12亿,而生于2009年的whasapp用了4年多的 时间用户规模达到4.9亿,whatsapp从成长速度和规模上很像是下一个facebook。马扎没有马化腾幸运,马化腾幸运地有了微信,而 facebook自家产的fb messager关键时期的产品形态过于传统和保守,最后只能用收购来消灭可能未来干掉自己的newbie。

移动IM就是social im,facebook害怕丢失欧美主战场

当fb醒来后,他们在北美市场很快地收复失地,但是在北美之外并不是那么顺利,这一定意义上暗示了facebook在欧洲、亚洲、南美市场的用户活 跃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而不幸的是facebook的主要竞争对手除了生于美国的snapchat、whatsapp外,还有来自于亚洲的line和 wechat,后面两家的boss分别是韩国的巨头naver和中国的巨头腾讯,后面两家是不可能被收购的。马扎对于snapchat一直比较青睐,无奈 富二代出身的snapchat创始人埃文·斯皮格尔对小札的美金不感冒,多次尝试失败后,facebook转而收购whatsapp这个更贵更庞大的家 伙,当然这里的庞大只是用户规模,whatsapp团队只有52人。

facebook在收购whatsapp之后,主要竞争对手剩下kakaotalk、line、wechat,kik视乎没有太抢眼的表现,而亚洲 的移动im却走向国际化,亚洲用户对IM一直很衷情,所以,亚洲互联网巨头们对于IM的玩法和用户行为习惯更加熟悉,facebook的虚拟货币就是跟腾 讯学习的。在收购whatsapp之后,fb移动端在欧美市场基本安全,line和wechat都基于亚洲人群而发展和扩张关系链,他们在欧美市场会面临 关系链断裂的痛苦和艰难,他们在这里没有自己在亚洲地盘上的语言人种的沉淀关系链,欧美人群非亚裔人群的关系链障碍将是facebook的最重要堡垒。

移动IM接管手机通信,是移动互联网最核心入口

相对于pc互联网最重要的入口是搜索引擎,移动互联网的最核心入口不是搜索,而是移动IM,这是为什么?

手机本质还是通讯工具,电话、短信、通讯录是基础单元,而移动IM用更好的体验来替代了这些基础功能,带有社交头像的通讯录和通话记录,文本、语 音、视频、表情等丰富的聊天素材,基于wifi网络的免费通信,基于通讯录的紧密社交网络,基于html5的应用创新平台…..好处实在太多,让用户不得 不把移动IM放在首屏。

而facebook messager的早期产品完全就是一坨屎,直接搬来pc端的简陋产品和功能,这样的产品即使拥有关系链优势,也不会受用户待见,虽然fb后来已经改进了 产品,但是错过了移动IM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的最佳窗口期。当然,欧美互联网用户的习惯还是相对有洁癖的,facebook们不会像中国互联网巨头们那样 去疯抢app分发入口和通道,因为欧美的安卓官方市场可以自由访问。

facebook即便是收购whatsapp,也并不意味着移动IM领域战争结束,恰恰是刚刚开始,亚洲巨头们会想办法解决自己的关系链,虽然艰 难,但他们的国际化欲望是空前的强烈,facebook在品尝whatsapp之余还是需要学习亚洲市场的line和微信在内嵌移动支付和增值服务方面的 产品构想和实践。wechat们在欧美市场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他们也很有钱,可以用钱砸市场来获取一定规模的关系链,也可以借助gmail等传统邮箱系 统的通讯关系链来弥补。

190亿美金,值不值,贵不贵?

这是继时代华纳和AOL合并之后的最大规模收购了,facebook是无奈的收购,再不收购一个移动IM,facebook几年内就可能存在生存危 机,所以,很值,因为190亿不是现金,大部分是摊薄后的股票,whatsapp创始人要四年后才能拿全属于自己的全部money。

因为值,所以不贵,事关facebook未来生死,所以不贵。如果微信卖的话,阿里和百度就算花300亿美金也会收购,无非是股票摊薄的问题,看看微信给阿里制造的恐惧,就知道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型IM的在产业链的极高入口价值了。

移动IM领域,我本人不认为战争结束,我认为还是会有很多创新机会和细分机会,就像snapchat这样的奇葩火爆一样,社群关系只要有足够的技术 和体验来构建或激活的话,那么,移动IM的创新空间就还会继续膨胀。whatsapp 52人团队创造的奇迹高速我们中国移动互联网创业者们,应该摆脱BAT情节和BAT恐惧,创新是无止境的,尽管BAT会无耻地抄袭你们,但是,要相信那些 属于社群的核心用户群,他们同样可以贡献出好的成长和收益。

微信公号:socialpr 名称:社交革命

geming

星期四, 02月 20th, 2014 未分类 没有评论

互联网行业寡头化现实下的创业者生态迷思

bat-clipart-1

文:柳华芳

北京的天空阴沉沉,出租车转了几个圈终于把我送到了新浪科技2013年度风云榜颁奖盛典,此时已经是2014年二月,这算是2014年我参加的第一个行业活动了。活动地点在望京北小河一带,十分隐秘,天空一直想下雪,门口的警察叔叔不停地游荡,我穿越门廊走进大厅,看到孟鸿目光如炬,转身上楼,美女如云。看到老沉在一角安静地坐着,我顺着他眼神望去,会场前方两位高挑模特鹤立鸡群,白衫掩玉雪,圆润似环环,在初春的寒冷中萌动了一丝暖意。

在互联网界的风云变幻中,逐步出现百度、腾讯、阿里这三个巨头,最近两年频繁地收购和布局,让BAT收购已经成为创业者们的新归途,三大帮派统治江湖看似已成定局,那些能够超然于BAT而独立发展的企业不得不给他们鼓掌叫好,物以稀为贵啊。全程盛典中奖企业多数是大企业,1/3创业企业,58同城、美团网是获奖的生活类互联网企业,大姨吗是服务女性生活,知乎是服务知识青年,穷游是服务驴友。

由于脑子内存有限,记不住全部获奖企业名单,印象深刻的几个话题:

1、是否该委身于BAT,你站队了么?

2、你真学会互联网思维了么?特斯拉被雷布斯称为互联网汽车了

3、聚美优品从了阿里,被投资了

以上话题基本包含了现在互联网创业生态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一个是战略问题,一个是思考方式问题,一个格局问题。无论是社交电商(如微博支付、微信支付、手机支付宝)的红包运动、还是打车软件(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的送钱血拼,或是地图领域的资本角力,背后都是bat巨头博弈,正如金山CEO傅盛说的“这是个拼干爹的时代”。

58同城姚劲波说“未来十年仍是中国创业最好机会”,好在投资相对五六年前都好拿很多,不需要创业者卖房子创业。站在另一面来说,未来十年也是最坏的机会,因为bat三大集团都虎视眈眈地盯着各个领域,一旦看准机会就巨量资本砸市场,普通创业者要么干一般人干不成的难事,要不干大佬们看不上的苦差事,58同城需要很多地推和销售,算是一个苦差事,可是姚劲波创建58时候已经很有钱了,对于草根创业者来说,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找到自己的技术合伙人。

过去的一年,自己创业路上遇到各种问题,尤其是自己宅的性格需要改变,无论有没有bat寡头集团,创业者最大的对手依旧是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这些获奖企业里既有58这样苦逼的熬出头来的,也有美团这样惊天崛起的,但是,他们共同特点是手里都有第一桶金,而且是连续创业者,这两点是做成一件大事的基础。未来十年里,互联网领域有大量的融合线下产业的机会,即便是bat也在通过移动来抢夺o2o市场,而相对于苦逼的工业互联网化还几乎没怎么开始,这些创业空间依旧很大。

开源社区方面,大公司在一些领域有一些代码贡献,不过开源软件在生存方面没有转好,开源生态缺乏活力,而绝大多数草根创业者要依托于开源生态,而资本层面几乎没有愿意投开源企业的,这是一个值得媒体们去探讨的领域。大家似乎忘记了谷歌的开源安卓系统才早就了国内手机厂商们的盛宴,如果大企业能多一些回馈开源社区,那么,互联网生态会朝着更健康、更多元化发展。

你可能不相信,早期58同城有不少系统用dedecms;你可能不相信,口碑网是帝国cms二次开发的;你可能不知道钛媒体是wordpress二次开发;你可能不知道当年的团购军团中窝窝团、滴答团等都是用最土开源团购软件。我研究跟踪过至少几百款建站开源软件,php为主,见到很多用开源软件低成本创业成功的创业者,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开源软件,创业开发成本是多么的可怕啊。

与获奖的那些明星企业和创业者们相比,大多数创业者可能像我一样是草根创业者,既没有名校名企的背景,也没有显赫的成功故事,没钱、没技术、没背景,三无创业者也许是社会经济中的基数最大的创业者群体。我的经验是善用开源软件和多与大公司合作,前者让你低成本起航,后者让你赚钱和学习经验,只有当你准备好的时候,才可能迎来一飞冲天的机遇,因为这类创业者往往投资人看不上,奋斗的路线图是一群****干着苦逼的事儿看最后能不能牛逼一下。

有时候你干着高大上的品牌设计工作,一年下来,你发现一个团队赚的钱还不如一个新浪微博上的段子手,但是,你很难复制别人的成功,更多时候只能像马云所说的“遇山开路,遇河搭桥”。凶狠地学习,凶狠地工作,凶狠地前进,男人就是要对自己狠一点。

无论是好时代还是坏时代,我们都无法逃离时代,寡头时代的互联网生态在用户层面是受益的,寡头军团也有足够财力和技术来撬动传统产业经济的变革,从这个层面上,寡头之外的创业者也是寡头们进行互联网革命的受益者。比如,我们西瓜世界就成为某巨头的O2O合作伙伴,巨头做平台,中小企业可以服务于平台上的商家和企业,海洋里并非只有鲨鱼,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才能立足于寡头时代。

geming

星期三, 02月 19th, 2014 未分类 没有评论

黄章醒来有点晚,魅族缺的不是钱,更缺心眼

137879305338

文:柳华芳

魅族黄章近日在社区透露将要引入投资来加速魅族发展,媒体报道说魅族要融资10亿人民币,并启动员工股票期权计划。从行业态势来看,黄章反应有些迟钝,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里魅族已经不是往日的炫酷领导者,其社区模式也到处都是,魅族不得不面对一个激烈竞争的红海市场,要面对小米、联想、华为、金立等各大手机厂商的肉搏式竞争。

黄章醒来有点晚,错过了什么?

且不去纠结黄章和雷军之间的恩怨,国内投资人很多,雷军只是其中之一,黄章没有和雷军合作,应该果断地找更强大的机构投资者,来抢占智能手机普及的头彩。魅族在安卓智能手机爆发的前夜没有充分准备好,固执让自己错失了本来应该有的先发优势和手机软硬件团队优势,这使得自己的优势被小米一年内就给抢走了,小米顺便炒成了年轻人第一部智能手机的首选,而魅族则灯火阑珊处。

魅族在windows 手机操作系统红火的年代里风生水起,M9安卓手机2011年1月发布,也早于小米手机第一版发布7个月左右,而小米的MIUI是2010年就在开发,而真正让雷军的小米抢走黄章风头的开始是米聊这款仿kik聊天软件。当小米手机m1发布时候前,米聊已经有700万注册用户,米聊给小米手机带来了大规模潜在用户和账号系统,这个带来的影响力是远超过魅族社区的。

魅族M9做的也不错,魅族粉丝反响也挺好,但是米聊带来的大范围品牌影响力和小米疯狂的微博营销让小米手机一鸣惊人,一夜之间成为知名的手机厂商,并成为年轻网民希望拥有的智能手机。而在国内很多自诩有点极客味儿的屌丝们也纷纷加入小米的粉丝阵营了,魅族之前做到了好产品和酷产品,小米则让自己成为时尚。

黄章在这一役中失落了,魅族的品牌营销和社区始终没有突破出去,没有成为全民品牌,而黄章本来是行业前辈却过分低调,黄章没有在魅族最酷、最独特的时代里让自己成为行业英雄和行业偶像,这是黄章的性格决定的,但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失误,毕竟每一个伟大企业的CEO都必然地要成为明星。

魅族培养了自己的社区文化,却没有足够开放

黄章和魅族一直对小米雷军偷师他们的创意和玩法而耿耿于怀,但是商场如战场,消费者只认胜利者,即便是乔布斯也并非什么好想法都是苹果自己的,这些只能是一段往事了。话说雷军从黄章那里偷去的最重要的东西也许就是魅族的用户社区思想,这些魅族过去区别于其他手机同行的最大特色,小米偷师后做的更极致化了,而师傅魅族却连IT圈都没有征服。

纵观小米和魅族,雷军团队比黄章团队在战略上更加宏大和开放,小米把用户社区思想包装成了小米模式,而魅族却在自娱自乐中裹足不前,黄章的战略格局上输给了雷军,雷军想做行业领导者,而黄章更像是一个工匠。

魅族过去可能沉浸于自己相对封闭的用户社区里欢笑,而忽视了互联网的开放平台和产业链生态,魅族没有在早期建立好自己的应用开放平台,忽视了开发者,即使今天,我去看了一下魅族的应用提交等页面,也感到进入了一个六年前的体验水平页面。黄章沉迷于做出好产品,但是魅族需要战略和格局,需要开放生态建设和产业链建设,需要更高级别的营销突破,当黄章变成宅男,魅族如何能走出自闭症呢?

魅族和黄章的品牌公关思路陈旧,有气质,没格局

作为IT行业的从业者,我周边偶尔遇到的魅族用户都是刚毕业的学生,我不太清楚魅族的主流用户群是哪些,但是,我周围的IT同行们很少见到用魅族的,而现在到处是用小米的,魅族需要反思自己的市场公关策略了,为什么自己在公关上输给了小米?

魅族公关输给小米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魅族用户虽然有大量学生和年轻人,但是这些人不是社交网络或媒体上的意见领袖,即便他们很沉迷和热爱,但是他们的口碑影响力范围相对有限。相比之下,小米和米聊早期用户主要是IT和白领,社交网络里有大批意见领袖是小米的粉丝,小米公关充分利用了微博带来的社交红利,抢占了年轻网民的心智。

黄章和魅族虽然通过自己社区和一些媒体投射出很多观点和性格,但是这些自己社区的参与感和存在感,大多数网民和消费者是没时间去社区论坛发帖抢分的,而且专业媒体影响人群也是很有限的。魅族重视了社区思想,却忽视了社交网络,最终还是输在了格局上。

微信公众号:socialpr  名称:社交革命

星期日, 02月 9th, 2014 未分类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