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柳华芳的blog

佛曰:柳华芳是个好和尚

归档 - 08月, 2014

H5轻游戏跨界诱惑,电视人按捺不住的创新思潮

文/柳华芳

昨天下午,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的言几又咖啡参加了一个特殊的媒体沙龙-MF+(发音:妹夫家),新浪媒拓部门是组织方,环顾四周组织方人员果然全是妹子,MF+给我的印象是产业思想大碰撞,新浪的媒拓看来已经拓展到了产业上下游的思想市场领域了。

本场沙龙的讨论话题是《H5手机轻游戏与娱乐综艺节目的结合》,两个跨界热点放在一起讨论,一个移动互联网的宠儿,一个电视节目的掘金利器,来的嘉宾多是从全国各地飞过来的电视台营销或内容制作的电视人,也有新浪微博、360手游方面的互联网圈人士。

H5手机轻游戏想必大多数网友都玩过,比如最近的“全民寻找房祖名”、“抓兔子”等火爆朋友圈的趣味小游戏,这些游戏一大特点便是结合社交平台、瞬间爆发、海量覆盖、生命周期短。电视娱乐综艺节目则是电视台大手笔打造的核心工程,是电视媒体平台的娱乐或游戏,特点是高收视率、高投入、高产出,那么,H5轻游戏与娱乐综艺节目是否一见钟情或情投意合呢?

内容至上的声音

本次MF+沙龙有一位引人关注的嘉宾,他就是灿星制作战略及研发总监徐帆,灿星最近几年因为成功地运作了中国好声音,而在电视界名声大噪、水涨船高,他们是制播分离产业潮流中的高品质内容制作方,制作水平在国内绝对是顶尖级的。

灿星制作战略及研发总监 徐帆

在沙龙话题探讨中,徐帆一直在强调电视内容质量是根本,大有“你若盛开,蝴蝶自来”的味道,即便是现场很多电视人对H5轻游戏按捺不住激情的时候,徐帆依旧淡定地认为电视人老老实实做好内容才是根本。内容是根本,游戏等是衍生品。灿星非常懂得游戏和互联网行业的规则,但恰恰比其他电视同业更懂得,灿星反而更加明确:万源之宗的内容做好了,现金流和影响力流才会源源不断。他悄悄地透露,灿星通过中国好声音赚钱规模是数十亿级别的,这个数字量级足以说明好内容的价值。

在我的理解里,徐帆的观点是踏实做好内容制作的手艺活,活儿是根本,把活儿做好,既挣内容的钱,也挣其他领域的钱。事实上,媒体界也一直有内容为王的提法,在媒体变革、自媒体盛行的当下,内容为王已经被很多人忘记了,能做出好内容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而徐帆的观点也应该引起电视人的反思,是否真的忘记了自己的看家本事,你的内容制作真的合格么?

电视营销人的左右逢源

与徐帆观点鲜明、逼格高耸不同,来自江苏卫视总编室的刘原等电视节目运营和营销相关电视人做更加开放和务实,江苏卫视也有最强大脑之类的比较火爆的娱乐综艺节目,他们则非常积极地尝试了H5轻游戏,并将这些作为节目品牌传播和认知覆盖的工具,而台下的电视人对这种观点和态度的支持度明显更高,大多数电视人还是想拥抱变化和新鲜事物。

灿星制作战略及研发总监 徐帆

灿星徐帆代表了内容制作角色的声音,而江苏卫视刘原代表了电视营销和市场人员的声音,用互联网圈的话说就是产品和营销两方的观点,在我们互联网圈也有产品至上主义者,也有务实市场主义者。我想,他们都是对的,各自角色不同,决定了思维方式不同,而H5轻游戏为代表的有移动互联网新潮流在娱乐综艺节目的生态链条里,目前只是营销端的一个不影响大局的小尝试,比较新潮的电视营销人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有可能带来爆炸营销效果的营销尝试。

从目前的HTML5的技术维度和智能电视的普及程度,H5目前还不可能直接成为电视节目内容的一部分,那么,H5轻游戏很长阶段只能是电视营销人用来增加或保持节目热度和营销力的快消品。轻游戏不像中度游戏、重度游戏那样有长生命周期和沉浸时间,轻游戏的生命周期通常只有几天,聪明的电视营销人会敏锐地抓住这个瞬时营销的机会,虽然带来不了直接收视率和收入,但是会给节目带来高的认知普及和熟悉度。

娱乐综艺节目真的需要H5轻游戏么?

无论是内容至上的徐帆,还是市场派的刘原,他们判断H5轻游戏与娱乐综艺的关系,都在一个大前提下,能给节目带来什么?从目前娱乐综艺节目状况看,轻游戏或游戏在整个节目收入和影响力传播的大盘下显得不是那么重要,更多的只是玩玩而已,那么,我们不免发出疑问:娱乐综艺节目真的需要H5轻游戏么?

从现场嘉宾的讨论以及我个人的经验了解,H5轻游戏的类型还比较单一化,目前社交平台也没有为轻游戏提供足够强的接口,H5对娱乐综艺节目或其他电视节目的价值并非只停留在轻游戏上,H5本身对于新媒体和电视媒体营销都非常有用。无论是当下流行的H5酷炫邀请函、专题等,还是H5轻游戏,首先是告诉我们网民的习惯和喜好正在逐步迁移过来,只是形式和形态需要在不断进化中找到适合自己的。

事实上,谈到这个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的创新产品的话题,让我再次想起山东卫视的副台长黄宝书微博上的那句话,“中国电视媒体还没有做好工业化,就迎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前半句就是灿星徐帆一直强调的东西,后半句就是电视人对包括H5轻游戏在内的新媒体创新产品的关注,最合理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现场的另一位节目运营的嘉宾就提出了解决方案的问题,电视媒体究竟是应该像徐帆说的那样做好手艺活、固守老本行,还是要果断进军全媒体,不放过未来机会呢?我个人认为目前阶段,无论是娱乐综艺节目也好,整个电视产业也好,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新媒体带来的压力是无法回避的,未来的播出平台多样化和便利化对于灿星这样内容制作方也许影响不大,但是对于电视台而言,影响会很大,所以,导演们也许还比较淡定,但台长们一定无法淡定。

【MF+】介绍

【MF+】新浪MF+出品,既是Meida Focus,也是Media Friends和Meida Family,也是Media Future……多种解读,无限想象。在这里,我们汇聚各路精英,用最真诚的态度,定期举办媒体活动,探照理想、共话发展。

星期四, 08月 28th, 2014 未分类 没有评论

中国面孔的营销密码:人文精神在内容营销的回归

109309648

文/柳华芳

微博上很多朋友看到央视张泉灵微博在调侃男女大众脸,亲,你别以为是历史大发现或是国宝档案之类的节目,这满屏尽是大众脸,是山东卫视的综艺节目《中国面孔》的杰作,而事实上这档节目刚出来我就知道,只是没想到节目的影响力这么大,没有想到这档节目居然上了那么多头条,频繁地登陆各大门户的首页。

中国面孔第一次高光是6月中旬公布5500年前山东人的面孔,长脸、长鼻、个大是古山东人的最典型特征,而张艺谋被称与公布的效果成像图极为相像,有网友开玩笑说有张艺谋、冯小刚、李咏的合体效果。而近期的中国大众脸则点燃了社交网络和新闻媒体,几天里六百多条新闻报道,微博“大众脸”话题量几天里飙升到11万,中国面孔每天也被提及几万次,百度指数“中国面孔”也一路飙升。就这样,娱乐综艺与人文碰撞,不知不觉间成就了《中国面孔》这档不走寻常路的电视节目。

是种族认同的力量,还是公众人物的参与,或是山东卫视的强力营销,什么让中国面孔这档人文综艺节目火爆的呢?在各大电视台、视频网站都纷纷高价买版权做娱乐选秀、明星人物秀、户外真人秀的时候,《中国面孔》从刚推出时的令人匪夷所思,到最终的成功,我努力从营销味儿并不太强烈的节目营销中去追问中国面孔的营销密码。

严肃而开心的综艺节目

人最看中的就是自己这张脸了,想想那么多人奔向韩国思密达,就知道“面孔”的意义了,也正因为此,《中国面孔》这档节目有严肃和严谨的一面,祖先的面孔对于孔子、孟子、墨子的故乡人们来说,是非常神圣的一件事儿。而中国历史上经历无数次的人口迁徙之后,寻找祖先的印记更是大家屏息关注的大事儿。

中国面孔的节目出炉过程带着调查新闻的风格,每一张面孔的出炉都经过严肃认真的调查、认证、还原的过程,比如曹操面孔的还原工作来自于著名刑事相貌专家赵成文教授。曾复原过辛追夫人、大汶口遗址头骨的赵教授利用复原技术对曹操的相貌进行了还原,还原的曹操容貌具有三个显著特征:散装的眉毛,鼻梁上的突起,额头有倾斜幅度。曹操相貌的还原本身是一种科学实证,而还原的结论也被现场请到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曹操后人所验证。

真实的调研和还原是中国面孔能够成功的最本源的起点,这是节目能够经得起观众和媒体推敲的内容基点,在营销3.0的时代里,我们发现再一次被营销大师们所命中,真实、真诚、有爱的内容营销可以打动人心,并唤起人们的主动参与传播,每一个观众都是参与者和亲历者,而不是无厘头娱乐综艺的观众被动消费或被消费。

中国面孔事实上也代表着中国电视节目的人文派力量,在中国电视媒体的当下,有的电视节目纯粹地去消费年轻人,很多电视台跟风明星娱乐节目,而中国面孔则正好站在了对立面,他呈现的是一种更贴近人文、更贴近生活的理念。回头想想,中国电视这么多年来确实被娱乐带到了一条沟了,中国面孔如引领电视节目的真实、真诚的人文精神回归,难道不是对电视媒体自身的媒体特质的一种精神回归和重塑吗?

注意力经济: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电视节目作为视觉注意力承载的最重要的媒体内容形态,获取高的节目注意力和高曝光率是节目成功的必要条件,纵观最近十年的中国电视节目变迁,草根成名、明星导师、悲情故事、观众演员等等无不穷尽注意力获取大法的方方面面。互联网的世界里讲夺取网民的上网时间,电视的世界里则是争夺观众的收视时间,注意力经济无法回避一个问题:要传播无聊却高收视的垃圾,还是传播有价值的正能量?

从媒体人的自我精神层面,可能大多数电视人选择后者,但是残酷竞争现实往往把电视台推到了前者,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家找不到人文价值的内容生产、传播、收益的正能量循环成功样本。《中国面孔》的出现,在我看来是一次必然,也是一次意外,山东卫视过去就是靠这类节目独霸卫视老大位置,而最近几年,他们也在寻找崛起的跳板,屡次尝试的结果,看来,山东卫视还是做人文节目更符合他的气质和价值取向。

人文电视内容如何获取注意力呢?这里没有明星们的夸张尖叫,也没有太多可植入的热泪盈眶,也没有恨不得脱光的性感女郎,这可咋办呢?这是电视节目面对注意力经济最大的苦闷,但并非无解,我们对观众注意力的争夺首先来自于我们的观众认知的理解,观众有娱乐和宣泄的需求,也有成长和认同的需求。观众人群也许并非被无厘头、低智的娱乐电视给洗脑了,而是过去电视节目没有自我更新和创新,中国面孔的成功也许意味着一个拐点的到来。

《中国面孔》值得研究,因为他们验证了人文价值的电视节目同样可以获取高的注意力,而在这注意力经济的背后,我认为是观众人群的变化。现在90后都开始工作了,他们的注意力将会更多地倾向于自我的实现和个人成长,90后将更多地参与人文思考和社会思考,而70、80 、90这三波中国人口峰值都真正成为社会人之后,我们需要面对一个正在成熟和理性化的主流观众人群,而且是一个比父辈受教育程度更高、更国际化、更互联网化的观众人群。

参与感的胜利,不饥渴营销也可以做到

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最近有本书,专门探讨营销的参与感这个命题,而业内可能更多会用饥渴营销来描述小米的营销,虽然饥渴营销满大街时候小米却否认自己是饥渴营销,但是,本质还是参与感。中国面孔跟参与感有关系么?观众如何参与呢?

这就是功夫。战略决定格局,细节决定成败,观众互动向来是电视节目成功与否的最关键细节,一个好的电视节目制作团队就像电影导演一样,不仅要拍出视觉爽的影片,还要拍出让影迷点赞的影片。观众的参与感是节目营销的最强大武器,娱乐节目用明星炒作无非是带动粉丝参与营销传播,而中国面孔的观众参与感却并非来自这些,或者这些不重要。

中国面孔之所以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重要的因素就是观众参与感的实现,这个人文节目的观众参与感来自于观众的价值认知结构,每个人都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去干什么”的哲学拷问,每个人都关心自己的祖先。为什么呢?因为这意味着家族荣誉、身份认同,这种深入观众认知里的参与,是中国面孔频繁登陆各大门户首页和社交网络热点的推动力。

正如好的产品不一定是外观最华丽的,好的电视节目互动也并非设计在表面的对白或剧情设计,而在于产品细节深入人心,获得观众内心的认同和共鸣是一个精神层面的需求层次理论体系。当我们的观众看腻了人造的狗血娱乐剧情的时候,电视节目的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的回归变得如此重要,我们悄然地发现,真正的参与感是人内心的参与,不需要饥渴营销的设计,也不需要制作虚假的剧本,人文的力量不可小视。

新闻性与人文性的契合点

我和朋友在分析中国面孔的传播路径时候,发现了一个现象:中国面孔的新闻营销和社会化营销效果非常好,其中社会化营销相对微博上的效果更好,张泉灵等大量名人在微博探讨中国大众脸话题,人民日报等著名媒体微博也大量参与讨论。人文综艺节目获得了关注人文的名人们的广泛参与和关注,构建出了中国面孔的社交网络传播的强大的意见领袖传播链条,这是花钱也买不来的人文力量和传播质量。

频繁地登陆各大门户首页,这说明中国面孔中曹操真像还原、山东人祖先相貌等一系列节目内容都有很强的新闻性,这种带着实证过程的新闻性,被媒体们所认可,具备了强传播力和穿透力的新闻人群共鸣效应。与娱乐综艺登陆娱乐新闻版块不同,中国面孔几乎登陆的是门户和知名媒体站点的新闻频道,成为大众关注和聚焦的全民热门话题,这也从另一个维度证明了人文价值的力量。

中国面孔恰好处在新闻性和人文性的契合点上,正如科技界常说的科技与人口的十字路口,中国面孔则是走在新闻、人文、电视、互联网的十字路口,没有过分地去炒作和包装,反而因真实和认真获认同。我们此时的人文反思和探索,再一次回答了电视节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去干什么”的问题,一切电视营销皆内容营销,一切内容营销最终还要回归到人文精神上来,这便是菲利普·科特勒教授推崇的营销3.0

营销3.0在电视节目营销中被验证,中国面孔也在成功营销之外获得了收获,营销回归到人本主义,电视节目回归到人本主义,内容就是营销,这样的电视节目有强大的生命力。而当我们看到习大大的“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的报道,人文的力量毫无疑问会成为新型媒体集团竞争中的重要元素,也许电视台的又一个春天到来了,媒体变革不仅是技术和渠道的变革,人文力量的回归才是媒体重塑的内在驱动。

星期四, 08月 21st, 2014 未分类 没有评论

新时代女性电商:美丽说的粉丝经济学实践

/柳华芳

美丽说,一个美好的传说,很诗意的名字。在行业里的很多聚会和沙龙,我经常能看到朋友探讨美丽说是如何火起来的。很多年前,我曾在腾讯科技的一个互联网沙龙见过徐易容,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和时尚不太搭边的纯真的技术男。而现在,美丽说能够凭借主打女性时尚的定位,依靠粉丝的力量,从巨头林立的电商行业中突围而出,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互联网精英的强大学习力和自我颠覆态度。

众所周知,从去年开始,美丽说华丽转身成为女性时尚电商平台,并签约了在国内具有超一流影响力的著名天团EXO-M,开始大打粉丝经济和时尚文化牌,技术男徐易容正在成为时尚界炙手可热的人物。美丽说在华丽转身后依旧保持了时尚的情怀和性感的营销,让我们一起探讨下美丽说的粉丝经济学。

为什么选择EXO

时尚电商平台最需要的就是具有时尚气质的高影响力代言人,成员都是90后超级帅哥的EXO-M无疑是最符合这个要求的团体。EXO-M的成员各个形象气质靓丽时尚,经常登上各大时尚杂志的封面。虽然是EXO-M是男子天团,但是关注EXO-M的粉丝超过95%均是女性,他们年轻爱美爱追求时尚和流行,覆盖人群与美丽说的目标用户契合度非常高。

c4b460c93e8bf0d496313bd9f04a2c55.jpg

在人气方面,EXO更是令人惊叹,美丽说做EXO-M粉丝签名会,没公开具体地点,只发了200多张入场门票,到活动当天现场居然有近万名无票粉丝自发前来围观!已是大叔的我表示很震惊!我们山东鲁能泰山足球队踢中超,在提前很久公布时间和地点的情况下,上座率基本维持在不到50%,而这个数字在中超联赛中已经是名利前茅了!真是大叔本无恙,当惊世界殊。

不同于阿里、京东等全品类的传统电商,美丽说的电商道路是具有强烈社交化色彩的。这样的方式需要大量的活跃用户帮助其传递口碑和品牌理念,而EXO-M就是这种玩法最好的一剂润滑油。例如EXO-M代言美丽说的广告片在视频网站上线之后,48小时内依靠口碑的力量就取得了超过30万的播放量,而其他电商同期放出的广告片,播放一两个月之后的累积播放量击只有不到10万。

其实,美丽说想要的,就是站在EXO背后的那上千万狂热的年轻爱美的姑娘们。无可替代的年轻时尚气质,无人比拟的大量明星粉丝用户,让转身成为电商平台的美丽说获得了更多的市场想象力。

稀缺创造价值

从经济学角度看,只有稀缺性资源才可能产生高附加价值。EXO虽然影响力巨大,但是如果无法创造稀缺性资源,做出来的活动也可能会扑街。国内某签了EXO做代言的传统行业厂商近期也在做见面会,但是门票发了一个多月,竟然还有200多张无人问津。

其实对于粉丝来讲,所有的一些行为,目的都很单纯,希望能够亲眼见到自己的偶像并进行互动。那么创造稀缺性资源,一定要围绕这个来做。对于见到自己的偶像来说,见面会、演唱会、签名会都会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对于互动来说,只有签名会才是效果最好的。虽然EXO火了两年多,但是从来没有在大陆地区做过签名会,美丽说做了这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自然是掌握了让粉丝们最最关注的稀缺性资源。根据美丽说公布的数据,签名门票的抢票活动吸引了超过十万粉丝使用美丽说APP参加,渗透力堪比一场亚冠足球赛。

此外还有一个点,是EXO-M原来的队长吴亦凡今年5月突然宣布脱队。在最近的电影《小时代3:刺金时代》上,吴亦凡的演唱的片尾曲吸引了大量的粉丝购买电影票入场观看。而美丽说同时将吴亦凡参演的美丽说春夏季广告片作为电影贴片广告植入其中,不禁提升了影片的可看程度,也让粉丝在感情上有了稀缺性共鸣。

稀缺产生价值,稀缺资源匹配稀缺渠道,效果自然不可小觑。

无互动,不营销

最近两年,粉丝经济这个词是比较高光的。在火爆异常的同时,行业里也不免有一些担忧和疑惑,粉丝经济和粉丝营销真的足以支撑电商平台或电商品牌么?出身靠爹妈,成功靠自己,粉丝经济需要粉丝运营和粉丝营销来支撑,并非明星喊两嗓子就成粉丝经济了。美丽说团队的对粉丝喜好的深刻认识,无疑是成功将拉动用户增长和品牌升级做到极致的基础。

无参与,不营销。这一点美丽说看的很透。从开始宣布代言开始,美丽说就不停的推出互动营销活动。在做粉丝签名会的时候,美丽说更是充分调动了粉丝团体的参与热情,将只有观影权益的门票免费发给了有影响力的近百家粉丝团体,让粉丝团体主动参与到品牌传播的过程中来。从营销的结果看,得益于粉丝团体到场参与话题的传播,微博话题#美丽说EXO-M粉丝签名会#获得了超过3.2亿的惊人阅读量,讨论数更是达到罕见的六位数,一场粉丝签名会被美丽说做出了不亚于一轮品牌广告投放的效果。

不过感叹之余,我们也需要看到,除了EXO,目前可能也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明星可以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了。

粉丝经济学,这个名词听起来有趣、有料、有品,美丽说的粉丝营销为粉丝经济学贡献了又一篇经典案例,没有粉丝谈何品牌,没有稀缺谈何价值,没有互动谈何营销,粉丝经济学正在成为互联网经济中的一个独特领域。用粉丝经济学的概念重塑企业品牌、企业消费者文化、客户关系管理,营销活动,一切皆有可能,前提是我们真的参悟了粉丝营销的奥秘。

星期三, 08月 20th, 2014 未分类 没有评论

争夺时尚大旗,电商圈上演时尚起义的局中局

文/柳华芳

8月初,天猫喊出“尚天猫”新口号,京东吐槽天猫抄自己的“尚京东”创意范式,15号天猫宣布与时尚集团战略合作,而京东8月18日将推出秋冬时尚新品发布会,也将与《时尚芭莎》进行深度合作。

猫狗不和,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在“抢女人”方面也当仁不让,“尚”字的诱惑可能带来电商界几年内最主要的战役。在家电数码3C和图书两大类目相对市场格局稳固之后,服装成为京东对战天猫最看重的类目之一,而星光黯淡的当当网也在发力服装类目力图破局。

电商圈的时尚大战,天猫、京东两大巨头依旧会是主角,当当、唯品会、亚马逊等是参与演员,此番大战不同于以往的家电价格战,作为非标品的服装类目,战役更富于了一种文艺青年的味道。

“尚”字头的电商之战,争夺的是什么?

天猫、京东,在中国电商界是长期的老冤家对头,各种pk无数,拼创意、拼速度、拼价格无处不在,就连电商下乡也要pk一番,刷墙也要各有逼格,而8月份再次燃起的时尚之战则显出阳春白雪味道的独特竞争。这一次,他们争夺的是什么呢?

高大上地说,京东和天猫此次争夺的是时尚服装的电商领导者大旗,争夺这一个销售额和利润贡献率高的优质类目市场主导地位;实在地说,此番争夺是在“抢女人”,“女人”是宝,他们为了招财进宝。

京东从2010年开始进行全面地综合化大扩张,图书、服装两大类目是重点类目,四年后的今天,京东用户的男女比例已经趋于平衡,2013年提出“尚京东”颇有博取美人心的目的。天猫近年来模式没有发生变化,他们也害怕自己的女性用户流失,要在用户习惯的去淘宝化方面更加彻底,时尚升级也是应声而来。

电商时尚起义是年轻人引发的时尚变革

互联网界流行产品经理的思考方式,更关注用户的需求,而天猫、京东的“尚”碰撞引发的电商圈时尚起义本质上是用户需求催生出来的,电商主力军是年轻人,他们把电商当做生活方式,而时尚的主力军也是年轻人,时尚的风向也跟着年轻人来到了电商领域。

早年间,电商以廉价而著称,而今天中国首富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是京东的忠实用户,过去说电商用户多数是屌丝,而现在电商的覆盖用户规模几乎是全民的(年轻人为主,80后、70后读者可以假装自己是青少年),钱真不是一个事儿。这时候,天猫、京东需要做的正是顺应年轻用户们的需求,让服装更时尚一点,让时尚更电商一点。

中国网络零售在社会总零售的占比已经接近25%,而且电商聚集的多数是年轻人,他们是中国零售的未来消费主力,电商巨头在时尚化方面的下注就是让年轻人文化的时尚主导权沉淀在电商世界里。传统服装大牌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京东服装城签约了一大批大牌服装品牌,而天猫也在知名品牌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和合作深度,大牌们拥抱电商,时尚的话语权在迁移。

时尚起义带来了时尚变革,大数据这样高大上的技术词汇开始接入时尚圈,天猫和京东开始用自己的数据能力和沉淀的海量消费者数据进行时尚趋势预测、消费者习惯洞察等重建互联网特色的时尚解决方案。年轻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数据挖掘推动了电商在时尚界的角色升级,他们不再只是卖货的,更是数字化的时尚消费专家。

电商时尚化的升华暗示产业变局

时尚是一个潮流,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产物,虽然美丽的时装外在吸引着帅哥辣妹们的眼球,但真正能触动他们心跳的是设计师为服装上倾注的精神所指,每一个真正的服装品牌都不止卖服装,他们都是一个个媒体,承载着无数个“你懂得”。

天猫、京东引领的此番时尚起义是电商时尚化的一次升华,我们看不到大家的口水战和价格战,而是看到平台方在品牌时尚潮流的引领和塑造方面下了心思,天猫和时尚集团、京东服装板块和时尚芭莎,他们牵手时尚就是为了更突显品牌的力量,设计师们也可以在电商的世界里功成名就。

过去在时尚界的高大上T台走秀来到了电商的世界里,电商和时尚杂志合推时尚潮流趋势报告,天猫、京东的时尚对抗,在行业人眼里是不在乎输赢,只在乎认真,因为电商巨头把整个服装产业链带到了电商,中国服装产业将为电商而改变,未来没有传统服装企业,也许将全部是服装电商企业。

京东的官方微博释放出“购范儿,尚京东”的时尚口号,与天猫的“尚天猫”遥相呼应,电商时尚化在巨头的对垒中不断升级和升华,电商从影响服装销售端升级到设计端,服装产业链正在被电商所改变,“传统服装企业”正在下岗,“服装电商企业”正在上线。

微-信公号:社交革命

星期一, 08月 18th, 2014 未分类 没有评论

京东VS当当 图书电商上演“石”投记

/柳华芳

有时候你不在意江湖,江湖却依旧有你的传说。近日,京东图书副总裁石涛深有感触,作为京东图书业务的开创者和功臣,石涛带领京东图书部门用四年的时间把图书电商业务从零做到了图书电商领域第二名。

微博电商圈在流传石涛离职休息的消息,你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有功之将无论是什么原因离开,都会让大家扼腕叹息,英雄怜惜英雄。电商江湖不大也不小,回望电商江湖在各领域的血雨腥风,我们这些行业旁观者也许不需要腹黑和厚黑,只需要记下电商英雄们的事迹和功勋。

京东图书已长成  功成身退名留芳

我并不认识石涛,也不了解他的深度传说,我与大多数读者和网友一样,用旁观者的心态来看电商,石涛加盟京东之前是亚马逊中国的副总裁,主管图书业务,目前已经加盟京东图书开启京东内部创业旅途已达四年之久。石涛认为,京东平台的实力很强大,它的用户的购买力、忠诚度,以及它的物流配送体系,可以实现极速送达,在大城市没有人能比,它把这个能力都放到图书品类上,图书内部创业一定会成功。

在这四年里,石涛为京东带来了亚马逊图书类目运营的系统级经验,并且带领京东图书团队打造了海量级图书运营管理系统,将亚马逊的系统体系带到了京东图书。图书电商最难的是库存管理,石涛带领团队建设了京东图书的预测体系和商品分配体系,成功地解决了海量图书、海量库存、海量订单的复杂库存管理系统,让京东图书的后端支撑系统达到领先于业界的水平。

石涛在京东图书这四年的内部创业,是一个建设者的心态和姿态去做事,投机者会只管眼前业绩,不管未来发展,而石涛这样厚道的主人翁建设者则心里想着京东图书的长远大计,正是基于此价值观,京东图书的销售链和供应链以及背后的信息系统都构建的十分稳健和先进。

我不知道石涛离职的消息是否靠谱,作为旁观者,京东图书已经长成,在图书电商类目仅次于当当,已经是一块安全的业务,并且已经实现了稳定的毛利率,处于很健康的发展轨道上,这是石涛的重要贡献。

他带领的京东图书团队在短时间内改变了图书电商格局,一方面在京东由3C垂直电商转变综合电商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成功扼制了其竞争对手的增长。据说,京东图书上线的当年亚马逊中国图书业务增幅缩水一半以上,对当当、亚马逊中国的核心业务进行了有效狙击,为京东全品类扩张赢得了战略机遇。所以,即便离开,石涛也会一直受到京东人的尊重和怀念。

英雄隐退后  京东图书去向何处?

石涛离职要去向何处,目前我们还无从得知。但是,伴随着石涛的离职,我们不禁要问了,这对于京东图书意味着什么?未来,京东图书又将走向何处呢?其是否还有机会赶超当当成为行业第一?

资料显示,其实京东图书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发展路径,推出了自营为主、平台为辅的发展模式,其自营图书不仅保持了良好的口碑,而且其用户黏性非常高,而其图书开放平台则在丰富图书品类等方面做出了更大的贡献,京东数据显示,其开放平台为整站的中文图书新增品种30万种,原版图书新增品种200万种。

而且京东图书的创新作为在业内也是可圈可点,为其后续持续发力奠定了基础。如在与众多出版社合作的基础上,早就推出了“自出版”业务,并推出了包括《大卫.贝克汉姆》等诸多从消费者需求出发的热销作品。在此基础上,前不久,京东图书还借助平台众筹模式,尝鲜了图书众筹,目前备受推崇的《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等便是很好的例证。

此外,京东图书还具备了当当等其他竞争对手一时无法赶超的移动端优势,即在京东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后,其不仅有自身的京东移动客户端,还拥有微信一级入口、手机QQ一级入口等,这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抢占发展先机,赢得三四线市场将起到关键作用。

可以说,当前,京东图书的运作机制已经非常扎实,不论后续是否更换领导都对其未来发展影响不大,再加之京东平台整体流量、用户优势以及品牌效应等,其在图书领域赶超当当并非难事。当然,除非其自废“武功”,但稍有头脑的人都不会这么做。

图书电商“石”投记背后的淡淡忧伤

石涛在接受《商业周刊中文版》采访时候说过,“从整个产业的市场份额来讲,图书就是小,没办法,这个东西你改变不了,除非整个国家阅读率提高,但是实际上阅读率一直在下降,这个我们改变不了。”整个国家的图书市场都需要面对这样一个让人忧伤的事实,当中国足球一败涂地时候,大家还知道丢人现眼,而整个国家的阅读率一直在下降,又有谁来改变呢?

世界杯德国队夺冠后,有媒体报道说德国人的阅读率非常高,整个国家都是热爱阅读的,所以,我们看到德国这个国家强大的思考力和自我修正完善的能力,他们能够系统级地改变自己的足球体系,并且十年坚持,最终领先世界。

我在想,我们中国人的脑子里有多少是空荡荡的,京东图书也好,当当图书也好,他们任重道远,我比较欣赏京东图书在图书C2B上的一些常识,我更期待图书电商们能够走出电商,进而影响中国人的文化和阅读素养,也许这些是下一阶段整个产业界该思考的问题。

我一直有一个理念:没有人文精神,互联网将失去意义。在探讨“石”投记的时候,插播人文精神,图书电商可以改变中国图书市场的很多东西,也最终可以影响图书消费文化,希望图书电商们在精神和人文的世界里继续战斗,并给整个国家的阅读率提高做出一些贡献。

无论“石”投何处,都祝福石涛,认真做事儿的人,都值得尊重。

星期五, 08月 15th, 2014 未分类 没有评论

伟大的企业都是宗教,经得住批判是必修课

文/柳华芳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回看阿里公关和葛甲的口水纷争,加上近期阿里似乎被批判的比较猛烈一些,阿里公关部的伙计们似乎也头晕眼花了,他们愚蠢地把与葛甲的口舌之争和IT时代周刊的负面报道混作一团,还自作聪明地抛出了什么苏宁公关葛爽是葛甲妹妹之类的扯淡话题,不知道缘由的人可能觉得颜乔是帮葛甲炒作的卧底。

作为曾经多年来和百度公关部对抗过的互联网老战士,我对涉及阿里的最近一些自媒体纷争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有不同意见的使劲拍砖,喜欢的努力转发,长的帅的就关注我微信公号,我对此系列事件的评论并不是去评论事件自身,我觉得那没有太多实际的意义。

口水仗我不参合,我来正本清源一下,让网友看得清楚一些。

自媒体的语言污化,“黑xx”竟成口头禅

无论是在微博上,还是在微信朋友圈里,总有不少自媒体人或部分媒体人口口声声地说黑这黑那的,虽然只是一个口头的表达方式,但我们不能忽视语言上的堕落,本来是道义上很负面的词汇却被很多自媒体人日常社交言论中的常用词,这不是一种个性,更多的是媒体人的堕落,一种人格上的堕落。

当然,一些老读者总是说柳华芳是靠骂百度出名之类的话,我也很理解,早点本人是对百度竞价广告等相关领域做过长期的批判,也对李彦宏的纵容进行了很尖锐的抨击,但是,我这么多年的博文主要还是产业趋势、产品研究、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一些很接地的东西,要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朋友和创业者找我咨询了。

自媒体这个群体商业化无可厚非,但是需要注意边界,不能忘乎所以,尤其是年轻的作者们,要时刻警醒自己。自媒体也好,媒体人也好,别忘记自己是旁观者,也不要误以为和某大佬吃过饭、聊过天就多么牛逼、关系多么好,很多时候人的自我迷失都是从自大开始的。“黑xx”,别人可以说,自己如果也是这么认为,那么,你就是一个黑色。自媒体人和当年博客没有本质的区别,最终还是个人素养和能力的延伸,你说什么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除非你不爱惜自己的羽毛。

古人云“祸从口出”,作为舆论工具价值的自媒体人也许不该忘记自己是谁,如果你认为你有那么点话语权就跟天王老子似的一副流氓气息,那么,说明你该回家撞墙反省了。那帮阿里公关之前个个都是知名媒体里的好笔杆子,为什么还要到企业里去而不是固守牛逼哄哄的媒体呢,因为媒体里有很多是幻象,你的存在价值不断地被自己质疑,因为你卑微的灵魂需要金钱解救的时候,最终还是投奔了公关,只不过此公关与彼公关的区别。

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你为何用来黑阿里?

我很讨厌别人说我黑xx出名之类的话,批评不等于黑,黑是带着强烈的负能量动机和目的去写文章的,批评则是更多地希望对象改变和改良,一个是毁灭性的的,一个是建设性的,这两者之间的差别,需要静下来去区隔。而公关人员对这两者之间的理解和辨识将是决定公关矛盾和危机是否越演越烈的根本,当年我持续不断地批评百度,很多时候与百度公关部人员雇水军骂人有关,本来我善意地批评,你却腹黑地攻击我,我没理由去退缩,退缩就意味着我在胡说。

我十分理解葛甲的心情,葛甲原本博文也是评点IT企业,并不是只评论阿里巴巴一家,而且葛甲也并非完全地胡说八道,阿里公关显然没搞清楚葛甲的风格,葛甲是不差钱、偶尔还挺闲的爱发表观点的那种,葛甲是有时间、有情调、有耐心地和阿里公关进行辩驳的。而阿里公关显然误以为葛甲是一个好对付的角色,以为用过去的所谓强势公关就覆盖或淹没掉葛甲,这犯了和当年百度公关部一样的错误,误以为用公关手段就能淹没或改变或击垮或毁灭别人的心志。

根据我对葛甲诸多博文的观察以及对葛甲的不多了解,我始终觉得葛甲说的那些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很惊讶阿里公关的强烈反应,正是这种强烈反应激发了葛甲的创作热情。作为一个企业层面的组织,如果你认为对方是污蔑,你可以起诉他,如果你觉得他造谣,你也可以起诉他,但是,既没有足够辩驳的能力却又滥用公关大棒,葛甲即便是来自非洲,他相对于阿里而言只是一个个人,媒体和自媒体群体毫无疑问地站在弱势群体一方,这一点是阿里公关失误的一点。

阿里价值观是宗教,伟大企业的共同点

很多时候,媒体人或自媒体人都会调侃阿里的文化和价值观,当然也有不少讽刺和批评,甚至有人批判“阿里价值观简直就是宗教”、“马云都被吹成神了”之类,我觉得这其中有中国人见不到别人比自己好的劣根性的一面,我就很纳闷:阿里是宗教不好么?马云很伟大不好么?

乔布斯、布林和佩奇、杨致远、盖茨等哪一个当年不是被看做神一样的变异人类,总管人类百年,这样的人物其实也并很不很多,换到中国,马云、马化腾们难道不伟大么?到中国建国百年之时再回望,这样的人物中国也不会有太多,有人崇拜他们,说明中国是正常的,没人崇拜,那才是可悲的,时代偶像不完美,但需要大家呵护。

谷歌的信仰和不作恶原则、苹果的产品哲学和保密制度等哪一个不是像宗教一样在公司内部生长,阿里是宗教说明阿里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有共同价值观凝聚数万人,这不容易,有信仰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儿。阿里人的信仰也值得我们尊敬,就像我们珍爱自己的信仰,阿里人选择了那样的信仰,是他们自己的事儿,我们不应该批评他们不该信仰他们自己的信仰。

我很鄙视程苓峰之前拿因严重贪污而入狱的前阿里员工闫某来批判马云没情义,我对程的价值取向有着很大的质疑,一个吃里扒外、不遵守基本职业道德的人还需要拿功劳之类的来反批判老板马云,这就是中国所谓的媒体界大佬的价值观么?如果自媒体人还在批判阿里的价值观,还是先看看自己的价值观吧,自己既不讲客观,也还充满着诡辩的江湖气息,这种价值观真的不如阿里人的价值观好,即便你觉得他们傻,至少他们还是驱动人正直、正常的价值体系。

自我净化和升级,走向伟大的必修课

德国这个国家为什么如此牛逼,充其量中国一个省的面积和人口,领先世界已经两个多世纪,即便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他们依旧走在世界的最前沿。有人说德国人的哲学、思考、严谨等塑造了他们的成功,事实并非如此,德意志民族走向伟大是铁血宰相卑斯曼时代开始的,全民教育才是德国人走向伟大的根本。严谨和认真都是靠价值体系和逻辑体系支撑的,这些都是知识的力量。

无论是阿里、百度,大到中国,走向伟大就是自我净化、自我升级、自我颠覆的不断循环前进,经受住批判和批评、甚至诋毁都是必然的,如果你以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人生活而自豪,那么,就坦然接收不同中国人的抱怨和批评吧。无论是阿里公关,还是百度公关,或者他们的高管们,尽量别那么惊弓之鸟一般,有人批评你们一下,领导不会开除你,再反驳之前,也应该查明真相。公关是宣传的工具,但也别过分地成为说谎的工具,企业的价值观在公关部也应该同样得到贯彻,否则这家公司就是官僚到皇上太监层面了。

大家以为苹果、谷歌、微软在美国就不被各种批评么,大家看到这些公司的公关去雇佣水军或亲自上阵去围殴一个博客或媒体人么?一个伟大的公司在批评面向会选择坚持或改变,而不是说谎或打口水战,如果是公关人员刷存在感就另当别论了,至于所谓的强势公关、伟大公关、著名自媒体人之类的名头称呼,我觉得都是狗屎,你们都如此的不纯粹,干嘛去要求别人纯粹,你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做国王,但不要往别人的世界里吐痰。

相比之下,我倒觉得腾讯这家公司不错,虽然也有各种问题和矛盾,但总体能保持谦卑之心,我个人始终不太喜欢存在感太强的公关,公关本应该成为企业吸纳外部意见和声音的最前沿渠道,而不应该成为口舌之快和攻伐互殴的流氓工具。当然,鉴于媒体人、自媒体人等和公关联系如此紧密,以上对于这部分也是成立的。其实,纯粹简单才是互联网人的特点,各种厚黑、各种江湖、各种哥们、各种洗钱,都好好反省吧,如果你是如此的不纯粹,你真的不配伟大和光荣。

微信公号:社交革命  (不够帅的请不要加我)

原文链接 http://it.liuhuafang.com/meme/3802

星期二, 08月 12th, 2014 未分类 没有评论

兴趣族群:单品时代的个性化定制手机新玩法

图片from 牛华网

文/柳华芳

7月28日,华为荣耀和爱奇艺联合推出了荣耀爱奇艺X1平板手机,针对爱奇艺高清视频播放进行了专门的优化,并内置了爱奇艺的高清视频应用,对于荣耀而言,这是一个垂直化定制手机的开端,而对于爱奇艺而言,也带来了一次尝试自己品牌粉丝文化塑造和生态建设的好机会。

我在体验区看了一会儿这款手机,除了个头儿大之外,电池也是亮点,通过软硬件的优化,这款手机即便在播放视频的场景下依旧能保持很长的待机时间。随机赠送的价值180元黄金会员可以去广告,也非常抢眼。我个人比较看重的内置爱奇艺1080p高清视频通道的爱奇艺app,在4G场景下,确实需要不一样的体验,不过,如果你不是土豪,还是尽量用wifi吧,祖国需要你贡献消费,你老婆也需要你贡献钱包。

重视单品和品牌合作定制是否矛盾?

华为荣耀是一个重视单品的品牌,荣耀3C 、荣耀6等经典系列都创造了很多颠覆性的销售业绩,而时下也是一个重视单品,更聚焦和专注于单品,而非机海战术,此时,荣耀爱奇艺X1平板手机出炉是否是一次破例呢?我看到这个新品推出,我的第一个疑问便是这个,未来是否还会有优酷版、腾讯视频版、搜狐视频版之类的推出,是否还会有更多的品牌合作机型?

在成熟机型上,做一些优化可能不会占用华为工程师太多时间,毕竟本身就做过运营商合作机型,这些在技术上不是问题,我更多的是品牌市场策略方面的疑惑,如果和过多的品牌商合作定制机就几乎等同于回归机海策略。如果华为荣耀严格控制品牌定制合作的数量,那么,可以通过内容品牌合作商来帮助手机营销和销售,倒是双赢的局面,荣耀需要控制好边界和阈值。

社群化定制手机,考验爱奇艺的社群深度

华为荣耀作为手机厂商,更多专注于产品和供应链,营销端除了现有的官方商城和京东等外部合作,不太可能做太多额外的营销计划,而此时,爱奇艺能够做好自己的社群化营销,是非常重要的。爱奇艺能够通过此次定制手机合作,创造自己的新内容营销模式和拓展营收模式,也可以检验爱奇艺用户对爱奇艺品牌的信任度,对爱奇艺进行电商化尝试带来很多的启发和教育用户的价值。

高清视频的忠实用户多数是影视迷,往往带有很强的社群属性,华为荣耀相信也是看中了爱奇艺的这一点,能够让华为在影迷群体中获得更高的认知度和忠实用户,能够获取优质用户群,可以通过爱奇艺的视频应用尝试获得平板手机的用户需求细节。而爱奇艺通过高清视频应用来培养用户习惯,也会为自己的收费会员推进铺路,前几天汪峰演唱会视频直播收费模式是视频网站的一个尝试,如果荣耀爱奇艺X1平板手机这样的装备用来在wifi下观看高质量的直播内容,用户付费的动力会更加充分。

单品时代的个性化定制,用户体验至上

在过去的几年里,手机领域都在走核心单品模式,而随着智能机的普及,国内首页行业未来几年内最大的卖点就是4G,国内市场也将迎来换机潮,在继续强化一流单品的同时,华为荣耀推出个性化定制版手机是否意味着手机与兴趣社区融合将成为趋势呢?当市场走向相对格局稳定的情况下,基于兴趣族群的个性化定制或优化的模式可能被更多厂商效仿,在不改变手机基础构架上的优化和定制,甚至在外壳等视觉元素上进行个性化,或许这是一个新潮流的开端。

这个时代的个性化定制手机与过去的定制手机有一些很大的不同,像华为这样的老牌厂商已经开始在操作系统UE层面下功夫,华为的EMU 3.0 已经在内测中,据说比过去版本有质的提高,此时的华为会更加在意自己的品牌和用户体验,个性化定制也会被限定在不破坏用户体验的前提下。

事实上,酷派也有尺寸接近的平板手机,价格也不贵,但是,朋友反映酷派还是没改往用户通知栏里植入广告的恶习,我觉得这是否无法接受,比较佩服酷派用户的宽容的。个性化定制如何像酷派的这种心态,估计会产品一波波广告手机,那样用户就是倒霉的了,不思悔改的用户就只能活该倒霉了。

我希望华为能够在为爱奇艺定制和优化的过程中积累下一些东西,爱奇艺在视频体验方面也一直做得很不错,这些体验模式和体验思维也是华为荣耀需要学习的,伟大的硬件和牛逼的软件在一起才能催生出伟大的手机或电脑。我近期反复思考windows8 和mac os 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我得出的结论是,对于我这样偶尔写写代码的人来说,便利的一体化工具和编程体验是至关重要的,mac 更能让人静下来写代码,而windows8 则乱七八糟、一大堆不兼容问题。

当然,平板手机大多数还是娱乐需求更强一些,比如对我来说,足球视频直播的体验是我所关心的,新浪体育真该找华为荣耀出一个体育迷版的平板手机。用户体验本身也是一种社群属性强烈的文化,但是,我更希望华为荣耀能把这些积累下来的体验文化进行场景化分组,进一步进行模式化和族群化,这样也许可以出现一批批族群化的好手机软件,这些软件可以让华为手机能满足更多人群的体验需求。

微信公号:社交革命

星期三, 08月 6th, 2014 未分类 没有评论

“尚天猫”追尾“尚京东”,电商巨头性感之战的谋局

文/柳华芳

在看完康师傅的惊天大片报道之后,我喝下一瓶好凉茶,气定神闲回看互联网的这些事儿,阿里旗下的天猫推出了“尚天猫”的新品牌口号,大打时尚牌,此时,京东的人怒了,吐槽天猫连个品牌slogan也要抄袭京东,虽然刘强东和马云都很忙,但这场时尚化的战役已经打响了。

这是一个很特殊的电商时间段,阿里正在上市前的缄默期,马云突然搞足球了,而京东已经上市爽歪歪,刘强东功成名就抱得美人归。两大电商巨头战斗了这么多年,今后的战场在什么地方呢?从“尚”字头的追尾事件,我们看到两大巨头的未来格局之战已经超越11.11和6.18 的促销大战,已经升级到了品牌之战的精神层面的对决。

“尚”追尾事件,小猫钓鱼,粗心了

京东在年初的1月份就启动了“尚京东”主题活动,举办了2014春夏时尚新品发布会,在此之前,京东还推出了“青春”频道、闪购特卖频道“红”,全力打造“时尚生活就上京东”的新理念。天猫4月也提出自己的“尚天猫”品牌计划,7月正式发布,宣布也要举办时尚发布会之类的,并要在垂直行业领域做一些突破,“尚天猫”也和“尚京东”一样,被提升到公司最高战略,是整个品牌的时尚化大世界。

“尚”追尾了,是一个巧合,也是一个失误,因为天猫的主要对手京东的“尚京东”早推出近半年的时间,比起“尚天猫”口号出炉也要早一个季度,在品牌营销层面等于吃了一次回锅肉,也留给京东嘲讽或指责天猫抄袭营销创意的口实。

我相信这次是小猫粗心了,小猫钓鱼走神了,没有在这个重要选择上占得先机,或忽视了京东已经先“尚”了,或小猫认为可以通过庞大的广告覆盖来稀释或遮盖住京东家的“尚”。本来时装等领域是天猫的主打和强项,但是在品牌时尚化方面却被京东抢先了近一年的时间,是过度自信,还是无暇顾及,这需要天猫好好的反思。

品牌时尚化大战背后的电商格局变化

京东、天猫在品牌时尚化方面再一次碰撞,不是一次偶然,“尚”追尾事件背后是电商格局的变化,在几年前,淘宝天猫是女人的天堂,京东是男人的天堂,而现在世道发生了变化,两家巨头在类目方面都趋向于综合化,并不断做模式创新。天猫的此次追尾事件,可能对京东的有些变化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事实上,京东的男女用户比例已经在走上平衡了,啤酒和尿布的故事在京东上也成功上演,天猫面对的是一个女性用户规模已经很大的京东。

还有一个现象是天猫的早期红利消失殆尽,淘品牌的很多服装品牌最近几年开始快速走下坡路,随着天猫逐步引进传统产业的大企业,淘品牌的生存状况不如以前了,这样的现实会驱使很多服装品牌将鸡蛋也放在京东、一号店等平台上。而京东POP开放平台也瞅准了这一点,所以他们非常重视服装类目,“尚京东”早已“尚天猫”出炉,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几大巨头目前都很强大,谁也无法杀死对方,电商的格局可能决定了品牌之战会成为下一阶段电商比拼的关键,京东、天猫这样的大平台走向品牌时尚化,争夺年轻用户,用精神层面的品牌战逐步淡化频繁的价格战,走上更加成熟的平台盈利之路。

性感之战不是零和博弈,猫狗也可以和谐生活

虽然在品牌时尚化方面,弄出一个追尾事件,但纵观零售全局,京东、天猫的时尚之战却也充满了温情,两家电商巨头在品牌时尚化方面虽然各有想法,但最终会让更多的知名品牌和国际大牌跨入电商,也许未来大多数知名品牌在万达广场的高逼格实体店不再是硬需求,顾客都是电商用户,年轻人都是电商用户,零售业有理由再次改变。

性感之战让京东的品牌更加柔化,让京东用户更多的时尚消费,让天猫去淘化,让天猫用户更多选择。这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是一场让自己变更成熟更强大的自我博弈,性感之战会带来京东和天猫两大平台对时尚领域不同的用户消费文化和平台文化。

猫狗也可以生活,天猫挡不住京东来抢自己的女人,京东也挡不住自己的男人上天猫,性感之战只是刚开始,后面的品质、服务、物流、个性化等都是比拼的要素,据了解,京东的秋冬时尚发布会也要来了,性感之战在服装领域又要开始了。京东和天猫的性感之战让电商正在成为时尚界的潮流引领者,电商巨头的品牌市场化也超越了传统零售业的认识范围,电商让生活变得不仅经济,而且美好。

星期五, 08月 1st, 2014 未分类 没有评论